第二版

   王為豪 著
   星星工廠 出版


    攝影進入數位時代後,攝影愛好者可以輕易拍到精彩的星軌與銀河照片。如果想要接觸更進一步、也更誘人的天文攝影,便需要學習拍攝星座、星雲、星團、星系與彗星等深空天體的「星野攝影」,也就是本書的主題。

    本書作者為專業天文學家,也是資深天文攝影愛好者,不只受過傳統暗房的洗禮,也對數位影像有深刻的認識。本書融合天文學與攝影學的知識,以專業觀點介紹星野攝影的器材、技術、理論基礎、以及影像處理,全新版本並針對現今流行的數位單眼相機與天文專用CCD改寫,適合已有天文攝影經驗的讀者做進階的參考。

 

ISBN 978-986-82859-1-0
精裝224頁特銅紙全彩印刷
訂價990台幣

 

 

全書目錄

本書第一版推出後,七個年頭過去,攝影的樣貌有了不小的改變。這七年中,矽取得了空前的勝利,不只在CCD與CMOS上,也在CPU與RAM上,徹底取代銀鹽與濕暗房在各種攝影領域的地位。除了取代舊有的攝影,相機、電腦、與行動裝置的普及,也催生了新的攝影愛好者。而這波數位化的巨浪,也以同樣的方式風靡天文攝影。

首先,現在的數位感光元件的性能遠比銀鹽底片好,解析力與感光能力都遠在底片之上,這使得我們可以輕易拍到過去非常難以攝得的畫面。數位相機的操作也更為方便,隨拍即看的特性,讓攝影者免於墜入工作一整晚、底片洗出來之後才發現失焦或追蹤失敗的地獄。「沮喪」兩個字,漸漸從天文攝影中撤退。

感光性能與處理技術的提升,把天文攝影從低光害區解放,即使在光害最嚴重的都會區,也能拍出長時間曝光的星軌作品。而即使是深空攝影,也可能在中度光害區進行。這不只讓天文攝影更容易進行,也開啟在家中自設天文台、以及讓天文攝影題材融入日常生活的可能。

攝影的普及與簡便化,把更多人帶入天文攝影。不論是天文愛好者還是攝影愛好者,要跨入天文攝影都變得很簡單。而就算是原先完全沒有天文與攝影背景的人,只要有簡單的裝備,進行戶外活動時很容易發現拍星星的樂趣。這些新跨入天文攝影領域的人,現在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向老手發問,而不必孤獨地摸索前進。新手從天文攝影中得到的樂趣與成就感,都遠勝於過去。

相機性能的提升、電腦軟硬體的進步、以及資訊的快速流通,驅使天文攝影的技術水準快速逼近專業的天文觀測。過去屬於專業CCD的暗電流與平場等校正,現在已經是天文攝影的標準流程。而即使是很高階的觀測或處理技術如dither、drizzle、以及馬賽克,都快速地在業餘天文攝影裡普及。

本書第一版的出版,適逢前述數位化浪潮開始換檔加速,註定了它一出版就要落伍的命運。但令我欣慰的是,許多讀者在第一版裡看到的是觀念與基礎知識的重要,而未拘泥於表面的內容是否跟上技術與硬體的進展。如果讀者能把重視觀念的精神帶進數位世界,不管時代的浪潮再怎麼推移,也不會被淹沒或停 滯不前,反而有希望乘著浪頭,先一步到達其它只是隨波逐流的人所未到達的境界。

但是,不論如何,第一版佔了一半以上篇幅的銀鹽內容,現在已經是幾乎用不到了,最多拿來勉懷一下過去天文攝影前輩的篳路藍縷而已。隨著書的絕版,我也開始覺得應該要推出完全針對數位天文攝影的新版本。理論上這一點也不難,因為數位攝影的基礎知識與原理,在第一版其實就已經完全交代過了,新的全數位版星野攝影並不需要從零開始。實際上的困難點在於,我個人的天文攝影,從銀鹽全面轉換到數位的時間並不久,尚未累積足夠的範例照片。約到2011年,新版本才開始不只有文字內容,也有各式說明與佐證的數位照片,然後慢慢成為現在的模樣。

本書第二版的出版,除了要感謝星星工廠的持續支持,也要感謝蔡逸龍、彭文杰、李汪華等同好對內容提供的建議。書中除了我自己拍的照片,也用了許多國內外同好的作品或圖表:呂其潤、蔡逸龍、饒仁炫、豊田康夫、Robert Gendler、Phil Massey、Bobby Middleton、Richard Payne、Bob Townsend等。本書中所有影像著作權皆為原作者所有,未經原作者同意不得任意複製轉載。

最後,本書內容雖經多次校對,必然仍有許多疏漏與誤謬,希望各位讀者不吝來信指正與建議(astrophoto_at_gmail.com),本書的勘誤表也將隨時更新並置於http://www.asiaa.sinica.edu.tw/~whwang/chinese/astrophotothebook。


王為豪 2013/08 於台北

出版者序 我又出書了。是的,我又再次成為出版者,出版 別人寫的書,不過這次可就是意料中的了。

第一版星野攝影只透過網路行銷,雖然賣了數年,竟然也這樣完售了。對出版者而言,這漫長的數年時光可不容易渡過,但對天文攝影而言,天文攝影卻在這短短的幾年內起了極大的變化。首先,數位相機全面取代了底片,不僅人手一台數位相機,甚至每人數台,連冷卻相機也逐漸普及。具有即拍即看特性與強大感光能力的數位相機,讓天文攝影失敗率大幅度的下降,高成功率帶來的成就感讓天文迷們更願意投入天文攝影懷抱,天文攝影不再是困難的冷門領域。再者,網路的普及與容易分享的特性,讓每位拍到美美天文照片的同好樂於在網路上「交作業」,網路上滿滿的、美美的天文照片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也吸引更多人踏進天文攝影的世界。

但,這樣每個人就都能拍出美美的星空照片了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天文做為一門科學,天文攝影就仍然會保有一定程度的門檻,雖然現在門檻降低了,但腳抬得不夠高的話仍會被絆倒的。為了不被絆倒,就需要一本能讓您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的好書。

星野攝影自然就是這本書了。

為了讓數位時代的每位天文同好都能更加瞭解數位化之後的天文攝影,王為豪博士不僅仔細觀察了近年來的數位相機的變化與進步,同時也親身投入並使用數位相機拍攝了大量精美的天文照片。經過多年的努力與精進文字內容,第二版的星野攝影終於與大家見面了。

有過出版的經驗之後,許多第一版思考不周全的事項成為第二版要改進的重點,最明顯的重點即是書本改成精裝本。精裝本很重要,封面的重量與強度,可以讓這本書禁得起更頻繁的翻閱。另外,紙張的厚度是第一版的兩倍,避免背面的照片印刷痕跡穿透過紙張而干擾了文字的閱讀,以取得更佳的閱讀感受。不變的是,我仍然不需為欠缺美美的星空照片傷腦筋,這本書中仍然充滿了令人驚嘆、精細無比的星空美圖,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天文攝影家提供了許多的示範作品,再加上作者本身高深的攝影功力,文字與 圖片成為完美的搭檔。

這本「星野攝影」是2006年出版的星野攝影的第二版,所謂的第二版可不是只有改改錯字、換換照片這樣而已,這本第二版幾乎就是本新書!有超過一半的篇幅是新的內容、舊內容裡的文字也經過修改,所以就算你已經買過第一版,這本第二版仍然值得您再次擁有!


呂其潤 2013秋

星野攝影簡介 何謂星野攝影
本書架構
星野攝影的精神

Part I 基本學理知識

1. 基本光學特徵 1-1 視角與成像大小
1-2 焦比
1-3 繞射

2. 天文學的基本知識 2-1 各種天體
2-2 天空

3. 數位影像的基本知識 3-1 感光元件
3-2 感光元件與光學系統的匹配
3-3 基本影像處理
3-4 訊噪比及其應用

Part II 星野攝影器材

4. 相機 4-1 數位相機
4-2 冷卻CCD
4-3 DSLR vs. 冷卻CCD

5. 光學系統 5-1 相機鏡頭
5-2 折射式望遠鏡
5-3 牛頓式望遠鏡
5-4 蓋賽格林家族
5-5 施密特家族
5-6 馬克斯托夫家族
5-7 其它設計

6. 赤道儀 6-1 基本要求
6-2 追蹤精度與周期誤差
6-3 其它要求

7. 導星系統 7-1 導星鏡 vs. 離/同軸導星,以及器材的變型
7-2 導星CCD
7-3 導星精度

8. 濾鏡 8-1 直切式濾鏡
8-2 光害濾鏡
8-3 窄波段濾鏡
8-4 三色濾鏡
8-5 柔焦鏡
8-6 天文觀測用的濾鏡
8-7 濾鏡的物理特性

9. 其它配件 9-1 雲台
9-2 防霧裝置
9-3 星圖
9-4 拍攝記錄
9-5 電源
9-6 電腦
9-7 參考書

Part III 星野攝影方法

10. 攝星天候與地點
11. 器材的調校 11-1 極軸校對
11-2 光軸校正

12. 對焦 12-1 對焦輔助
12-2 溫度對焦點的影響
12-3 像面彎曲與對焦

13. 構圖與取景 13-1 構圖
13-2 取景

14. 導星 14-1 誤差來源
14-2 極軸誤差
14-3 大氣折射效應
14-4 導星實作

15. 基本攝影與處理 15-1 偏壓
15-2 暗電流
15-3 平場
15-4 天體影像與Dither
15-5 RAW檔
15-6 單色CCD的彩色攝影

16. 曝光掌握 16-1 感度設定
16-2 單幅曝光時間
16-3 總曝光時間
16-4 極限星等
16-5 暗電流雜訊的影響

17. 高解析力星野攝影 17-1 視相
17-2 星像直徑
17-3 焦距與像元大小

18. 廣視野攝影 18-1 影像的豐富度
18-2 馬賽克攝影
18-3 廣視野攝影效率

Part IV 星野攝影的影像處理

19. 基本處理與疊合 19-1 Photoshop處理
19-2 天文影像處理軟體
19-3 實例與練習

20. 影像疊合的原理 20-1 Drizzle
20-2 Bayer Array的內插
20-3 疊合的方式
20-4 影像變形的修正
20-5 影像的權重
20-6 暗電流的調整
20-7 色彩合成的變化

21. 影像的階調與色彩 21-1 基本加減乘除
21-2 階調與曲線調整
21-3 高動態範圍影像的處理

22. 影像結構的強化 22-1 空間運算的概念
22-2 影像的空間頻率
22-3 Unsharp Mask
22-4 手動強化
22-5 Wavelet
22-6 Deconvolution

23. 雜訊消除 23-1 去雜訊的原理
23-2 去雜訊的軟體工具
23-3 Photoshop工具
23-4 Lab色彩空間與去雜訊
23-5 去雜訊前後的圖層結合
23-6 結語

24. 馬賽克處理 24-1 前置作業
24-2 星點的對齊與變形修正
24-3 色調校正
24-4 影像的拼接

25. 其它處理 25-1 周邊減光與不均勻背景
25-2 消除拖線與星點瘦身
25-3 Lab模式下的處理

26. 影像的管理 26-1 影像格式
26-2 色彩模式與色彩管理
26-3 影像輸出

附錄

A1. 極軸誤差的計算
A2. 極限星等的計算
A3. 攝影與天文研究 A3-1 對影像的要求
A3-2 測光
A3-3 位置測量
A3-4 濾鏡的選擇
A3-5 分析所需的工具

 

戡誤表

購買方式

請洽永光儀器公司鴻宇光學